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超3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与新型储能相关的公告,多家公司宣布投建储能电站项目,同时上游企业纷纷扩大储能电池产能。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进步、政策支持、能源转型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但产业发展仍存在成本较高等问题。
加快电站建设
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提速。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项目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a股公司加快投建新型储能项目。近日,粤水电旗下布尔津粤水电与布尔津县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布尔津粤水电拟在布尔津县新建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一座,站内采用集装箱式磷酸铁锂电池与变流升压一体舱,并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及送出线路,项目总投资12亿元。
中国天楹拥有重力储能技术,公司自主研发及制造的“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是目前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重力储能成套设备。今年9月,中国天楹全资子公司江苏能楹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人民政府签署《中国天楹100mwh重力储能项目合作协议》。公司称,此次投资有利于公司系统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拓展重力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和潜在市场。
嘉泽新能计划投资建设150mw/3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王团镇,拟采用成熟的磷酸铁锂 储能电池系统技术。嘉泽新能表示,加快布局新型储能业务是公司顺应国家能源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必要举措,在培育公司新增长动能的同时,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
新型储能涉及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
市场咨询机构co-found智库新能源行业研究负责人薛云南表示:“新型储能技术具有容量大、寿命长、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等优势,应用领域广泛,如电网调峰、分布式能源、能量储备、智能交通、储能电动汽车等。随着技术不断提升和成本降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储能电池扩产
根据smm数据,2023年1-6月,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87gwh,同比增长122%。从产业链上游环节看,今年以来储能电池扩产紧锣密鼓。
南都电源为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生产规模,抓住电力储能领域良好的发展机遇,满足公司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拟投资建设年产4gwh储能电池及集成项目。
从事新兴消费类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紫建电子也将目光瞄准储能电池。今年8月,公司公告称,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深圳维都利设立新公司投资建设“1gwh储能用电池建设项目”。
鹏辉能源致力于成为全球储能技术提供商。为增强公司储能业务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投资建设年产36gwh储能电池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
糊类食品细分领域龙头企业黑芝麻更是跨界进入储能电池赛道,拟将下属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在江西南昌新建区投资35亿元建设磷酸铁锂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
身处化工行业的宿迁联盛将业务拓展至储能领域,其全资子公司盛瑞新材拟在宿迁市宿豫区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园建设年产“34000吨249储能液流电池电解液项目”。
市场前景广阔
储能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逐渐扩大。目前,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薛云南告诉记者:“问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和成本方面。新型储能技术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成本较高影响了新型储能的市场竞争力和普及程度。”朱克力认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新型储能的效率和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财政、税收等支持力度,降低新型储能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朱克力看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前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不断降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新型储能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朱克力说。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钢铁行业“金九银十”恐成色不足 制造业回暖有望进一步支撑“钢需”